在新中國外交史“國禮”篇章中,景泰藍藝術品有著不可替代的尊崇地位,經常被選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、政要、世界權威組織和機構,在一些國際賽事和重要會議上也常常能見到景泰藍的身影。
漆器最早因防腐而做,卻最終發展成一種獨特的器物。漆器經過上百次的打磨,可拋光到與瓷器相媲美。2017年5月,首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,鏨刻銅胎雕漆“絲路綻放”賞盤作為國禮贈送外賓。雕漆工藝逐漸純熟,工匠們以刀代筆創造了這門偉大的技藝,他們在器物上反復髹涂幾十層乃至上百層漆,陰干后再雕刻人物、樓臺、花草。
錦繡組綺、精絕天下。京繡又名“宮繡”,是“燕京八絕”之一,材質華貴、圖案大氣,造型典雅 ,一針一線都貫穿著中華文化精髓。曾在多個重量級國際會議中作為國禮贈送給貴賓。近年來,民間的京繡傳人將京繡的技藝運用到了現代服飾的生產制作當中。
瓷器,一種與生活相伴而生的藝術品,從20國領導人杭州峰會對外贈禮,到從“一帶一路”峰會的國宴餐具,再到家家戶戶使用的茶具,它集實用與審美于一身。中國是瓷器的故鄉,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。世界認識中國,從瓷器開始。中國的瓷器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歐洲,價格比黃金還貴,被稱為“白色的黃金”。
中國琉璃傳承至今,不僅是琉璃的制作技法,更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。2018年6月,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御黃琉璃“禮樂共鳴”擺件作為國禮贈送外賓。琉璃做過禮器,做過飾品,日用器物里也不乏它的身影,走過了幾千年歲月。它洗盡鉛華、樸實典雅,可以晶瑩剔透、純凈無暇,也可以色彩斑斕、熠熠生輝。
花絲鑲嵌,又名細金工藝,是一門傳承兩千多年中國傳統手工技藝,工藝復雜,用料珍貴。2019年“絲路花語”賞瓶更是將景泰藍與花絲技藝的完美結合,作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“國禮”贈送外賓?!安山馂榻z,妙手編結,嵌玉綴翠,是為一絕?!边@說的就是花絲鑲嵌技藝。
2016年9月,在中國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,從贈送各國貴賓的“國禮”絲綢手包,到遍布會場的角落運用到絲綢元素的產品。大到壁畫、屏風,小到邀請函、席簽、菜單,杭州用山水之美和絲綢風韻詮釋了“最憶是杭州”的意境,體現著濃郁的中國風。
黎錦連續多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亮相并作為“國禮”贈予海內外嘉賓,讓世人了解和發現它的獨特魅力。海南島黎錦紡、染、織、繡技藝是黎族人傳承了3000年的古老技藝。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,被譽為中國紡織史上的“活化石”。
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,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,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。青銅器多次成為外交“國禮”。慶賀聯合國五十華誕時,中國以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大鼎為范本,設計“世紀寶鼎”贈送給聯合國一尊青銅巨鼎。
貝雕畫以貝殼、海螺為原料,展現了海洋文化和中華傳統技藝,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貝雕作為國禮贈送外賓,以“丹鳳朝陽”“金玉滿枝”“梅花”為主題的貝雕畫代表了海南人民對客人美好的祝愿。
中國是文明古國、禮儀之邦。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手工技藝,景泰藍、青銅器、雕漆、陶瓷、玉雕、貝雕、刺繡等工藝品作為“國禮”走向世界。國禮是中國向世界遞出的外交名片,青銅器“世紀寶鼎”和景泰藍“和平尊”都象征著和平、團結、昌盛。不僅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外交立場的了解,也向世界有效地展現了良好的中國國際形象,為服務國家外交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。獨具匠心的“國禮”更是一種國家文化符號,架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橋梁,對促進中外文明交流與互鑒意義非凡。
專題策劃:吳婧
圖片拍攝:董寧 鄭亮
節目制作:視頻中國團隊
柴燒紫砂:只可遇見 不可預見
劍川木雕:木本無華,雕琢而成經典
?內畫鼻煙壺:方寸之間見天地
剪紙:指尖上的剪刀藝術
花饃:蒸出來的藝術品